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一氯丙酮
一氯丙酮

一氯丙酮

(用作杀虫剂等的化学物质)
别 名 氯代丙酮分子式 C3H5ClO;ClCH2C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极强的刺激性气味和催泪性。蒸汽压 1.33kPa ;熔 点 -44.5℃ 沸点:120℃ 溶解性 能与醇、醚和氯仿混和,溶10份水
一氯丙酮资料
  • 中文名:一氯丙酮
  • 外文名: Cholroacetone
  • 分子量:92.52
  • CAS号:78-95-5
  • 别名:氯代丙酮
  • 闪点:7.0℃
  • 简介

    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61601

    别 名 氯代丙酮

    分子式 C3H5ClO;ClCH2CO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极强的刺激性气味和催泪性。

    蒸汽压 1.33kPa 闪点:7.0℃。

    熔 点 -44.5℃ 沸点:120℃ 溶解性 能与醇、醚和氯仿混和,溶10份水。

    密 度 相对密度1.16(液体);3.2(气体)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杀虫剂,催泪剂,也用于制药物等。

    质量指标

    项目

    质量指标

    实验方法

    高含量

    低含量

    外观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目测

    一氯丙酮的含量%≥

    99

    98

    80

    气相色谱(氢火焰)仪测定

    二氯丙酮的含量%≤

    0.3

    0.5

    5

    气相色谱(氢火焰)仪测定

    环境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日光的作用下分解而生成催泪性极强的气体,是一种催泪性毒剂,误服与吸入会中毒。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00mg/kg(大鼠经口);140mg/kg(兔经皮);LC50262ppm,1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在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氯代丙酮的气相色谱分析—(Begunov,G.A.;SEmenikhina,A.S.;Shumilov-karabutov,I.S.;Rudnev,G.K.;Migaichuk,I.V.;Khaskin,I.G.),《Ж.анал.хим.》,1982,37,No12,2235~2238(俄文) 《分析化学文摘》,1984.9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薄膜防毒服,戴防护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15min。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7.生产方法

    丙酮预先加热汽化后与氯气按一定配比送入反应器反应,冷却,蒸馏,收集118~119馏分,产品副产物HCl采用水喷淋吸收,副产盐酸

  • 上一篇百科:麦角醇
  • 下一篇百科:尖吻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