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粗梗水蕨
粗梗水蕨

粗梗水蕨

(蕨纲真蕨目的植物)
粗梗水蕨,常成片漂浮于湖沼、池塘中。栽培植株在温度22-30℃条件下生长良好;而水温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正常,甚至有时会死亡。对水体环境适应性较强。
粗梗水蕨资料
  • 中文名:粗梗水蕨
  • 拉丁学名:Ceratopteris pteridoides (Hook.) Hieron.
  • 别名:水松草
  • 命名者及年代:(Hook.) Hieron.,1905
  • 分布区域: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山东
  • 形态特征

    粗梗水蕨

    在生活习性、形体和叶柄形状方面,本种与前种大不相同。通常漂浮,植株高20—30厘米;叶柄、叶轴与下部羽片的基部均显著膨胀成圆柱形,叶柄基部尖削,布满细长的根。叶二型;不育叶为深裂的单叶,绿色,光滑,柄长约8厘米,粗约1.6厘米,叶片卵状三角形,裂片宽带状;能育叶幼嫩时绿色,成熟时棕色,光滑,柄长5—8厘米,粗1.2—2.7厘米;叶片长15—30厘米,阔三角,2—4回羽状;末回裂片边缘薄而透明,强裂反卷达于主脉,覆盖孢子囊,呈线形或角果形,渐尖头,长2—7厘米,宽约2毫米。孢子囊沿主脉两侧的小脉着生,幼时为反卷的叶缘所覆盖,成熟时张开,露出孢子囊。染色体2n=78。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南亚和美洲;在中国分布于安徽(黄山、东流)、湖北(武汉)、江苏(南京)。常浮生于沼泽、河沟和水塘。粗梗水蕨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喜温暖,怕低温,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2℃。

    栽培技术

    缸养

    缸养宜使用雨水、自来水等进行种植。由于粗梗水蕨为漂浮植物,因此应该将其栽种于未污染的水中,而不使3用普通的固体基质。可以结合分株进行操作。最好将粗梗水蕨单独种植,栽培容器通常为中型水族箱,也可使用堵好排水孔的中型花盆。注意摆放地点要有较多的光照。先将清水注入栽培容器中,再将准备好的种苗直接放入即可,注意投放密度不宜过大。 

    管理

    粗梗水蕨对水质要求不严,可在硬度较低的淡水中进行栽培。水体的pH最好控制在6.5-7.5间,即呈微酸性至微碱性。其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少,生长旺盛阶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注意不要使日照过多,否则青苔会迅速蔓延。最好让它每天接受2-4小时的散射日光;使用专用荧光灯,每天给予8-10小时的人工光照植株也能正常生长。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粗梗水蕨不易患病,但容易受到螺蛳等有害动物的侵袭。该种植物虽为多年生,但常做一年生栽培。其发苗迅速,生长较快。由于每年可以繁衍出大量分孽,因此粗梗水蕨实际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状态。其观赏时间相对较长,随着粗梗水蕨不断繁衍,每年需要重新分株,连续栽培时段的长短视实际管理水平而定。 

    主要价值

    观赏:该种植物适合室内水体绿化,是装饰玻璃杯玻璃槽、玻璃瓶等容器的良好材料。亦可作为水族箱栽培的水面草使用。 

    药用:全草可入药,具活血解毒、清热利尿、止血止痛等功效。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濒危原因:分布局限,过度采挖而渐危。 

    保护措施:在该种分布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点,限量采收,并引种到国家水生作物种质团保存、繁殖。

    植物名录

    门中文名

    蕨类植物

    门拉丁名

    Pteridophytes

    科中文名

    水蕨科

    科拉丁名

    Parkeriaceae

    科号

    P32

    种拉丁名

    Ceratopterispteridoides(Hook.)Hieron.

    展开表格

  • 上一篇百科:艳大步甲
  • 下一篇百科:微山湖四鼻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