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己唑醇
己唑醇

己唑醇

(三唑类杀菌剂)
米黄色疏松粉末,属三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己唑醇资料
  • 中文名:己唑醇
  • 别名:(RS)-2-(2,4-二氯苯盐)-1-(1H-1,2,4-三唑-1-基)-己-2-醇盖虫散己唑醇悬浮剂(RS)-2-(2,4-二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己-2-醇(RS)-2-(2,4-二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己醇-2;RS)-2-(2,4-二氯苯盐)-1-(1H-1,2,4-三唑-1-基)-己-2-醇(RS)-2-(2,4-二氯苯盐)-1-(1H-1,2,4-三唑-1-基)-己-2-醇
  • CAS编号:79983-71-4
  • 分子量:314.2103
  • 药剂类型:喷剂
  • 基本信息

    英文别名:(+/-)-alpha-Butyl-alpha-(2,4-dichlorophenyl)-1,2,4-Triazole-1-ethanol; (RS)-2-(2,4-Dichlorophenyl)-1-(4H-1,2,4-triazole-4-yl)hexan-2-ol; Anvil; PP 523; R154523; Anril Planete Asten; Hexaconazole suspension; (RS)-2-(2,4-dichlorophenyl)-1-(1H-1,2,4-triazole-1-yl)hexan-2-ol; 2-(2,4-dichlorophenyl)-1-(1H-1,2,4-triazol-1-yl)hexan-2-ol

    性状

    稳定性,室温(40°C以下)至少9个月内不分解,酸、碱性(PH5、7-9)水溶液中30天内稳定。PH7水溶液中紫外线照射下10天内稳定。

    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是对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优异的保护和铲除作用。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果树如苹果、葡萄、香蕉,蔬菜(瓜果、辣椒等),花生,咖啡,禾谷类作物和观赏植物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但有时对某些苹果品种有药害。

    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15~250g(a.i.)/hm2。以10~20mg/L喷雾,能有效地防治苹果白粉病苹果黑星病葡萄白粉病;以20~50mg(a.i.)/L喷雾,可有效防治咖啡锈病或以30g(a.i.)/hm2防治咖啡锈病,效果优于三唑酮[250g(a.i.)/hm2];以20-50g(a.i.)/hm2可防治花生褐斑病;以15~20mg(a.i.)/L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

    贮存方法

    存放在密封容器内,并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的地方必须远离氧化剂,避光保存

  • 上一篇百科:氟硅唑
  • 下一篇百科:稻矮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