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金丝雀虉草
金丝雀虉草

金丝雀虉草

(禾本目禾本科的植物)
金丝雀虉草是一种谷类作物,果实一般用作鸟食。高大粗壮,茎杆笔直,表面无毛。叶片倾斜,扁平,上下表面常较为粗糙,中脉为浓绿色。圆锥花序紧密坚挺,有时稍扩散。花束密集,花期为5月~6月中旬或8月。花序刚长出时为绿色或淡紫色,成熟后变为黄褐色。
金丝雀虉草资料
  • 中文名:金丝雀虉草
  • 别名:白尖粟加纳利子园草芦
  • 分布区域:中东欧洲阿根廷美国加拿大。我国华中华北东北江苏浙江有种植
  • 形态特征

    金丝雀虉草

    金丝雀虉草高大粗壮,茎杆笔直,表面无毛,一般从根部起有2~6个分支。舌叶明显且有膜,长0.6~0.8厘米,尖端为圆形。叶片倾斜,长8.9~25.4厘米,宽0.6~1.9厘米,扁平,上下表面常较为粗糙,中脉为浓绿色。圆锥花序紧密坚挺,有时稍扩散,主干长7.6~40.6厘米,一般有3~16个分支,分支长1.2~3.8厘米。花束密集,花期为5月~6月中旬或8月。花序刚长出时为绿色或淡紫色,成熟后变为黄褐色。颖片为白绿色。

    分布范围

    中东欧洲阿根廷美国加拿大。我国华中华北东北江苏浙江有种植。

    主要价值

    金丝雀虉草

    金丝雀虉草的种子为茶色,表面有光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常作为鸟类,尤其是金丝雀的食物,这就是“金丝雀虉草”一名的来源。金丝雀虉草种子常与较为廉价的油菜籽小米、黍和紫穗稗Echinochloa esculenta)种子混合使用。种子需要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并且不能有害虫存在。

    加那利群岛、意大利和北非的人们将金丝雀虉草作为一种食物。在其种子所含脂肪中,有84%是不饱和脂肪酸,将来有可能成为植物牛油和其他人造脂肪的原料。

    科学实验

    金丝雀虉草

    1880年,查尔斯·达尔文父子用金丝雀虉草的幼苗进行了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通过研 究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现象,为发现植物生长做出贡献。1934年,荷兰科学家弗里·科戈(Fritz Kogl)和德国化学家Arie Jan Haagen-Smit等人分离出这种生长素,经鉴定知道这种物质就是吲哚乙酸。
  • 上一篇百科:初生生长
  • 下一篇百科:三碘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