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稻眼蝶
稻眼蝶

稻眼蝶

(鳞翅目眼蝶科昆虫)
稻眼蝶,属鳞翅目,眼蝶科。分布在河南、陕西以南,四川、云南以东各省。
稻眼蝶资料
  • 中文名:稻眼蝶
  • 拉丁学名:Mycalesis gotama Moore
  • 别名:黄褐蛇目蝶日月蝶蛇目蝶短角眼蝶
  • 分布区域:在河南、陕西以南、四川、云南以东各省
  • 界:动物界
  • 简介

    稻眼蝶

    学名 Mycalesis gotama Moore

    属鳞翅目,眼蝶科。

    别名黄褐蛇目蝶、日月蝶、蛇目蝶、短角眼蝶。

    分布在河南、陕西以南,四川、云南以东各省。

    寄主 稻、茭白、甘蔗竹子等。

    为害特点 幼虫沿叶缘为害叶片成不规则缺刻,影响水稻、茭白等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5mm,翅展41—52mm,翅面暗褐至黑褐色,背面灰黄色;前翅正反面第3、6室各具1大1小的黑色蛇眼状圆斑,前小后大,后翅反面具2组各3个蛇眼圆斑。卵馒头形,大小0.8-0.9mm,米黄色,表面有微细网纹,孵化前转为褐色。幼虫初孵时2—3mm,浅白色,后体长32mm,老熟幼虫草绿色,纺锤形,头部具角状突起1对,腹末具尾角1对。蛹长约15mm,初绿色,后变灰褐色,腹背隆起呈弓状。

    生活习性

    浙江、福建年生4—5代,华南5—6代,世代重叠,以蛹或末龄幼虫在稻田、河边、沟边及山间杂草上越冬。成虫羽化多在6一15时,白天飞舞在花丛或竹园四周,晚间静伏在杂草丛中,经5—10天补充营养交尾后次日把卵散产在叶背或叶面,产卵期30多天,每雌可产卵96一166粒,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取食叶缘,3龄后食量大增。老熟幼虫经1—3天不食不动,便吐丝粘着叶背倒挂半空化蛹。天敌有弄蝶绒茧蜂螟蛉绒茧蜂广大腿小蜂及步甲、猎蝽等。

    防治方法

    (1)利用幼虫假死性,震落后捕杀或放鸭啄食。(2)在2龄幼虫为害高峰期喷药防治。

  • 上一篇百科:麦蜘蛛
  • 下一篇百科:大豆卷叶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