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大林姬鼠
大林姬鼠

大林姬鼠

(大林姬鼠)
大林姬鼠是啮齿目、鼠科、姬鼠属动物。体形细长,长约70~120mm,与黑线姬鼠相仿,尾长几与体等长,尾季节性稀疏,尾鳞裸露,尾环清晰。耳较大,向前拉可达眼部。前后足各有6个足垫。
大林姬鼠资料
  • 中文名:大林姬鼠
  • 拉丁学名Apodemus peninsulae别名:林姬鼠山耗子朝鲜林姬鼠
  • 分布区域: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辽宁省、山东省等地
  • 界:动物界
  •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天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湖北、安徽、宁夏、河南等省区市。

    形态特征

    体形细长,长约70~120mm,与黑线姬鼠相仿,尾长几与体等长,尾季节性稀疏,尾鳞裸露,尾环清晰。耳较大,向前拉可达眼部。前后足各有6个足垫。雌鼠在胸腹各有2对乳头。毛色随季节而变化,夏毛背部一般较暗,呈黑赭色,无特别条纹,毛基深灰色,毛小黄棕或带黑色,并杂有较多全黑色的毛。冬毛灰黄色明显,腹部及四肢内侧毛比背毛色淡。尾上面褐棕色,下面白色。足背和下颌均为白色。整个头骨较宽大,吻部稍圆钝。颅全长22~30mm。有眶上嵴,枕骨比较陡直,从顶面看时只见上枕骨的一小部分。这与黑线姬鼠相反。牙齿第1臼齿的长度等于第2、3臼齿的和,第1、2臼齿的吸嚼面具3条纵列丘状齿突,或被珐琅质分害虫为横列的板条状,第3臼齿呈现3叶状。

    生活习性

    大林姬鼠主要栖息于针阔混交林中,阔叶疏林、杨桦林及农田中,一般做巢于地面枯枝落叶层下。冬季可以活动于雪被下,主要以夜晚活动为主。

    生殖繁衍

    4月份即可开始进行繁殖,6月份为盛期。每胎产仔4~9只,一般每年可繁殖2~3代。种群数量的波动非常明显,一般4~6月份为数量上升期,7~9月份为数量高峰持续期,10月份又开始下降。

    主要危害

    在荒山荒地、水湿地、采伐迹地等都有其分布和存在。对造林苗木造成一定的危害。

  • 上一篇百科:白羊草
  • 下一篇百科:小麦吸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