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梭子果
梭子果

梭子果

(山榄科梭子果属)
梭子果(学名:Eberhardtia tonkinensis)为山榄科梭子果属下的一个种。乔木,高8-20(25)米,胸径约20-40厘米;树干直,树皮褐色,具白色乳汁;枝条圆柱形,浅红色,有不太明显的小纵条痕,嫩枝略被金红色平伏丝状绒毛,后渐无毛。
梭子果资料
  • 中文名:梭子果
  • 拉丁学名:Eberhardtia tonkinensis Lec
  • 别名:越南血胶树公鸡果(云南)
  • 命名者及年代:Lecomte
  • 分布区域:云南
  • 简介

    梭子果

    种中文名:梭子果

    种拉丁名:Eberhardtia tonkinensis Lec.

    科拉丁名:Sapotaceae

    属拉丁名:Eberhardtia

    海拔:400-1800

    中国植物志:60(1):059

    英文植物志:15:207

    形态特征

    梭子果

    托叶三角形,长1厘米,被毛,早落。叶近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5-30厘米,宽7-12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幼时被具光泽的绒毛,老时上面无毛,下面被金红色平伏丝状绒毛,具光泽,边缘外卷,中脉在上面基部平而先端稍凸起,下面十分凸起,侧脉16-25对,仅在下面凸起,第三次脉及网脉在两面均明显;叶柄长2-4厘米,粗,略被白色短绒毛或无毛,上面具小沟。花簇生于叶腋,花梗长约4毫米,被锈色绒毛;花萼(2)4(5)裂,覆瓦状排列,裂片长圆形,长6毫米,宽2毫米,外面被锈色绒毛,内面无毛;花冠白色,无毛,花冠管近圆筒形,长3-3.5毫米,裂片5,每一裂片分三部分,中间线形,肥厚,先端内弯,长2-2.5毫米,为花瓣,两侧为花瓣之附属物,膜质,宽大,花瓣状,长3.5-4毫米;能育雄蕊5,花丝肥厚,基部加宽,钻形,花药卵形,基部心形,外向,室背开裂;退化雄蕊5,肥厚,钻形,下部加宽,顶端有一未发育、薄、箭头形的花药;子房5室,无毛,花柱长1.5-2毫米。果球形至卵形,长4-4.5厘米,下垂,先端尖头渐狭,绿色变黄绿色转绿褐色至锈褐色,被锈色绒毛,5裂瓣室背开裂,柄长约1.2-1.5厘米,具肋,宿存萼三角形,长约6毫米;种子通常5,扁平,栗色,具光泽,长3.5-4厘米,宽2-2.3厘米,疤痕在腹面,长圆形。[1]

    产地分布

    产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360-1800米的疏、密和混交林中。越南、老挝也产。

    用途

    种子油供食用或制皂;木材通直,结构紧密,材质坚韧,为极好的建筑等用材。

    参考资料

    [1]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2011-07-25]

  • 上一篇百科:桃榄
  • 下一篇百科:锈毛梭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