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星球》共五集,分别讲述了不同生存环境下的植物故事:从雨林天地、水生世界、四季更迭到荒漠世界以及人类聚居的都市环境。《绿色星球》总制片迈克·冈顿表示:“人类对植物知之甚少,其实植物与动物惊人的相似,它们和动物一样具有攻击性、竞争性和戏剧性,会为了‘食物’和阳光展开生死搏斗,也会参与激烈的地盘争夺,拼命繁殖后代、散播种子。[1]绿色星球
共5集
01-05
第1集
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植物,不仅构成了庞大的雨林生态系统,甚至还形成了特有的气候。在这些“都市”里,生命的竞赛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热带雨林中有着地球上最高密度的植物分布,就像是它们的“战场”。
第2集
植物的生活,与“平静祥和”相去甚远。在江河湖海中,植物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争夺到宝贵的资源。成长、扎根、繁衍,水生植物的故事或许不易被人所察觉,但生命竞赛的激烈程度叹为观止。
第3集
从极地到热带,各地的季节更替令植物显现出不同的面貌。为了适应水热条件的变化,植物进化出了令人叹服的生存策略。萌芽、生长、结果、休眠。植物的生命周期依赖于季节的规律交替。但面对越来越变幻莫测的气候变化,即使是存活了上千年的古老植物也难以轻松应对。
第4集
白天酷热炙烤,晚上温度骤降,一年也下不了几场雨……在这样严酷的沙漠中,仍有一些顽强生存的“常住居民”。在逼近极限的环境中,植物也能开辟出小小的绿洲,扎根、成长,储存水分,有些还绽放出了花朵。
第5集
从呼吸的氧气到餐桌上的食物,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也在悄悄发生改变。植物是动物们的生命之基,也是这个星球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回溯历史,放眼全球,人类与植物的关系深刻影响着彼此的生存。
团队首次拍摄到“蝙蝠与花相依为命”的画面。摄影团队拍摄的这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灯蝠花是唯一的花蜜来源。同样,科式长舌蝠也是灯蝠花的主要授粉者。每朵灯蝠花仅提供一点花蜜,迫使科式长舌蝠飞遍森林的各个角落,造访许多花朵并为它们授粉。这段情节让我们非常直观地了解了雨林生态规则的关键;森林面积急剧缩小后,灯蝠花的数量难以满足科式长舌蝠的要求,科式长舌蝠的数量就会急剧下降;灯蝠花没有科式长舌蝠帮助传粉,它们也会因此消失。这些紧密的生态关系使雨林变得多姿多彩。
对团队来说,这是一次不同凡响的拍摄,他们也经历了很多危险和挫折。在加里曼丹岛丹浓谷拍摄娑罗双属植物的大年结实现象时,摄制组意外地打扰了金环胡蜂的蜂巢,于是蜂群袭击了摄制组成员。这并不是摄制组第一次遭遇袭击,一名研究人员在哥斯达黎加被蜇了三次。你也不得不佩服团队的坚持和耐力,《雨林天地》团队在同一地点呆了三个星期,为的就是守着摄影机拍摄了几千张切叶蚁的照片。[3]
因为植物和人类生活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于是摄制团队首创机器人移动控制系统,利用突破性的实时和延时摄影技术,使观众可以从植物的时间尺度和视角来观察它们的生活。绿色星球
谈到创新,大卫·爱登堡爵士感慨道,“在《植物私生活》中,摄制组始终受限于那些极其沉重的、原始的拍摄设备,但是现在可以带着设备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可以进入真正的森林,亲眼看到植物和它的邻居一起生长、战斗、迁移、甚至死亡。在大卫·爱登堡爵士看来,正是这些情景能使它们真正鲜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也有生存和死亡,要战斗,要学会繁殖,诸如此类,只是它们做得很慢,所以我们以往从未见到过。在我看来,这一点便有一种催眠式的吸引力。”
喜欢看纪录片的观众会发现,似乎纪录片摄影师都是发明家。前有企鹅间谍、屎壳郎照相机,后有熊宝宝天线。这一次,团队自然也开发出了新产品。
在这次拍摄过程中,制作团队联合工程师、光学专家和电脑专家,共同研发出了名为“三脚树”的摄影机器人,从7000个不同位置捕捉影像,“三脚树”能以人类的时间尺度移动,但在镜头中呈现的所有动作却是延时的。正是这项革新技术帮助摄制团队成功捕捉了切叶蚁从树上搬运树叶至地底的全过程,而这段镜头堪称此项技术的巅峰之作,目前尚无其他团队能完成类似作品。此外,热成像摄影机、放大帧叠加技术、超高速摄影机和高端显微镜技术的使用,使观众得以沉浸式感受植物细致且精妙的动态美感,观看视角和体验堪比《地球脉动》。
团队里有一位延时拍摄专家、一位操作标清摄像机的摄像师、一位无人机操作员、能操作起重机的专家以及能在森林铺设电缆和轨道的专家。由于涉及各种不同的环境,团队常常需要配备几台不同的摄像机以及全套镜头。摄影师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树叶表面的绒毛,这样可以让观众看到树叶的全貌,为观众提供详细而开阔的视角。在一些拍摄中,团队需要携带超过50箱设备,而拍摄动物只需要15-20箱设备。
在《荒漠世界》一集中,摄制组更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拍摄壮观的胡杨林。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球最干旱的荒漠之一,那里的沙丘不断变形且异常高大,甚至可以吞没埃菲尔铁塔,但就是这样的沙丘上依然生长着坚强的胡杨,有些已经有超过一千年的树龄。胡杨的树根可以超长延伸,并从根部萌生幼苗,所有胡杨的根系彼此连接,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只要一棵胡杨能找到水源,其他胡杨则都可以共享,在这片沙漠中顽强地生存。
摄制团队还捕捉了切叶蚁从树上搬运树叶至地底,为真菌输送养料的过程。主创团队联合前军事工程师、光学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研发出一种可将运动和延时拍摄结合起来的新型摄影机器人,它能够从7000个不同位置捕捉影像,营造了一种视觉体验,镜头看上去是实时拍摄的,实际上植物动作是延时的。数千张图像整合成了延时摄影场景,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动态的微观世界,切叶蚁背着树叶如同溪流穿越地表:真菌向切叶蚁输送化学信号,收到信号后工蚁找到它们所需的叶片进行切割、收集和搬运,真菌享用树叶后,回馈切叶蚁微型蘑菇供它们食用。直观展示了人类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自然界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绿色星球
《绿色星球》拍摄过程中,爱登堡回到30年前曾经探访过的哥斯达黎加的一处科研基地,那里曾经被人类利用后变成草场,养殖着大量牲畜,后来科研工作者将牲畜迁移到其他地方,让一切回归自然,那些分散的林地碎片重新聚合在一起,森林重新生长,动植物之间恢复了往来。爱登堡认为,为了让后代能够持续享有自然宝藏,全世界应当合作,抓紧机会还原那些消失的森林。
演员表
演员名 | 角色名 |
大卫·爱登堡 | 英文解说[2] |
武文 | 中文解说(CCTV-9) |
刘琮 | 中文解说 |
职员表
职位名 | 姓名 |
导演 | Paul Williams(第一集)、Peter Bassett(第二集)、Rosie Thomas(第三集)、Paul Williams(第四集)、Elisabeth Oakham(第五集) |
制片人 | 迈克尔·冈顿、Rupert Barrington、邓武 |
发行上映
国家/地区 | 播出时间 |
中国 | 2022年1月10日[1] |
英国 | 2022年1月9日 |
[1] BBC星球系列新作《绿色星球》1月10日上线 拍摄技术革命极致呈现植物版《地球脉动》 · Mtime时光网[引用日期2022-01-07]
[2] 绿色星球 (豆瓣) · 豆瓣[引用日期2022-02-21]
[3] BBC新作《绿色星球》即将上线,堪称植物版的《地球脉动》|植物|大卫·爱登堡爵士|绿色星球|bbc| · 凤凰网[引用日期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