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文化 >改革:企业劳动社保
改革:企业劳动社保

改革:企业劳动社保

(改革:企业劳动社保)
一一 一
改革:企业劳动社保资料
  • 出版时间:2006年6月1日
  • 开本:16开
  • ISBN:7802301343
  • 页数:427页
  • 作者:宋晓梧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图书信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6月1日)

    丛书名: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

    平装: 427页

    开本: 16开

    ISBN: 7802301343

    条形码: 9787802301344

    尺寸: 23.8 x 16.6 x 1.8 cm

    重量: 680 g

    作者简介

    宋晓梧,1947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研究员、博导(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曾任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兼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体改办党组成员兼秘书长,国家体改委分配司司长兼国务院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劳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厂长经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社会兼职: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行政学院、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与改革的实践,在企业改革、劳动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撰写了一些有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的论著、文章。有关研究成果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劳动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企业管理优秀论著奖等。

    内容简介

    这本文集选收了作者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20年中所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40篇文章,主要涉及国有企业、劳动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这些文章发表的次序大致反映了作者1983~1990年在国家经委中国企业管理协会、1990~1996年在劳动部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1996~2003年在国家体改委社会保障司和国务院体改办的工作经历。2003年以后作者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期间写的一些学术性文章,主要还是围绕改革这个题目。因此,这本文集定名为《改革:企业?劳动?社保》。

    文集分上中下三篇,其实各篇都有一定交叉。企业篇中谈了定额、定员和劳动关系,劳动篇中分析了就业、工资和社会保险3项配套改革,社保篇中涉及就业与分配。这是否也可以作为一个佐证,说明这3个领域的改革虽各有侧重,但密不可分。现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劳动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掀起了一番新的激烈争论,不少观点针锋相对。作者认为不乱扣帽子,真正开展一场理论争论是大好事,有助于作者们总结20年来的改革经验,继续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如果读者认为这本文集中有几篇文章对进一步研究企业、劳动和社保这三方面的理论有所裨益,作者就感到十分满足了。因为作者深知由于种种原因,对一些问题特别是“敏感问题”的探讨,作者是浅尝辄止的。

    目录

    序 言/1

    第一篇 企业改革

    加强定额定员工作,妥善安置富余人员(1985)/3

    一 正确处理定员工作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3

    二 建立管理人员定员标准的经济数学模型/6

    三 广开门路妥善安置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9

    四 开展专业化协作提高企业定额定员水平/13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1985)/17

    一 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17

    二 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20

    三 多种类型的企业领导体制/28

    厂长(经理)身份地位的转变(1986)/32

    一 厂长(经理)地位的转变/32

    二 厂长(经理)身份的转变/34

    三 厂长(经理)作用的转变/37

    厂长(经理)代表国家还是代表企业(1986)/43

    一 厂长(经理)双重身份的起因及其弊端/43

    二 改革深化要求厂长(经理)只代表企业/46

    促进国有企业职工合理流动(1987)/50

    一 企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50

    二 企业劳动力流动的途径/55

    三 企业劳动力的输出管理/59

    以“两种所有权分离”指导企业改革(1989)/62

    一 资本法律所有权与职能所有权的分离/63

    二 国有资产法律所有权与职能所有权的分离/64

    三 关于厂长身份等几个问题的理论比较/67

    国有企业改革与就业问题(1990)/71

    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71

    二 国有企业改革与就业问题/72

    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界定问题(1992)/74

    一 所有权与经营权/74

    二 所有权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75

    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的两权分离/76

    产权关系明晰与建立企业工资约束机制(1992)/79

    一 市场经济国家分配机制与产权的制约关系/79

    二 中国国有企业分配机制与产权的制约关系/82

    三 明确产权关系建立企业内部分配制约机制/84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产权关系与劳动关系(1994)/87

    一 关于明晰产权关系的几个问题/88

    二 关于劳动关系转变的几个问题/93

    关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几个问题(2004)/99

    一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主体/99

    二 发达国家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102

    三 当前中国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107

    四 规范中国市场主体的组织行为/111

    第二篇 劳动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失业问题(1988)/117

    失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面临的新挑战(1989)/120

    一 老问题与新挑战/120

    二 对改革理论的挑战/123

    三 对改革实践的挑战/125

    借鉴国际经验培育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1993)/130

    一 劳动力市场的内涵与名称/131

    二 劳动力市场的共性与个性/133

    三 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与稳定性/136

    四 劳动力市场的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142

    以培育劳动力市场为主线深化劳动体制改革(1993)/144

    一 确立以培育劳动力市场为主线的改革观/144

    二 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与主体转变/148

    三 劳动力市场培育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151

    关于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提法问题(1993)/156

    一 关于“劳务市场”的提法/156

    二 关于“劳动市场”的提法/158

    三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提法/159

    劳动力市场主体与集体谈判(1994)/161

    一 中国实行集体谈判的必要性/161

    二 中国实行集体谈判的可行性/164

    三 集体谈判的结构和程序/166

    四 集体谈判中政府的作用/168

    劳动力市场运行与宏观调控(1994)/172

    一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172

    二 中国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应考虑的问题/175

    三 中国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的基本框架构想/180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几个理论问题(1994)/189

    一 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商品论/189

    二 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制度/192

    三 劳动力市场的统一与分类/194

    四 政府、企业和职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19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1995)/201

    一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基本形势/201

    二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战略选择/206

    三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对策建议/218

    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问题(1997)/229

    国有单位职工劳动报酬的非工资化、货币化倾向/229

    二 国有单位职工劳动报酬非货币化、工资化的原因/233

    三 加快职工收入工资化、货币化的建议/236

    把就业列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目标(1998)/239

    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问题(2002)/241

    一 收入分配总体差距分析/24l

    二 中国收入分配关系严重失衡的几个问题/245

    三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和几点建议/249

    中国就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2004)/253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253

    二 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就业/267

    经济转轨与社会公平(2004)/287

    一 要高度重视社会矛盾可能导致的发展中断/287

    二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调节利益矛盾的作用/288

    第三篇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1991)/293

    一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293

    二 产权与社会保险的关系/294

    三 价格与社会保险的关系/295

    四 就业与社会保险的关系/296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和框架(1996)/299

    一 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299

    二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300

    三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302

    统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304

    一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304

    二 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305

    发展补充保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1997)/308

    一 建立三层次养老保险体系/308

    二 积极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312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改革(1999)/319

    一 失业总量与结构/319

    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320

    三 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323

    四 当前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324

    五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326

    中国社会救济制度改革(1998)/33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332

    二 统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38

    关于配套推进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1998)/344

    中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348

    一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348

    二 建立统账结合医疗保险制度/36l

    让“公平”在社会发展旗帜上飘扬(2000)/368

    一 把“公平”鲜明地写到当前社会发展旗帜上/368

    二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卫生体制改革力度/369

    中国农村的基本保障问题12001)/373

    一 应当高度重视中国农村基本保障问题/373

    二 从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农村基本保障问题/374

    三 建立中国农村基本保障的原则和重点/375

    解决隐性债务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01)/378

    一 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规模/378

    二 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途径/384

    三 进一步完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386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严峻形势(2001)/390

    一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390

    二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满足经济转轨的要求/393

    三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宏观经济的波动/397

    加大投入和深化改革同步推进(2003)

    ——非典后对中国卫生事业和卫生体制的反思/402

    一 卫生事业和卫生体制存在的弊端/402

    二 加大投入与深化改革应同步推进/404

    三 要关注投入的公平性和协调发展/405

    东北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展情况与重要意义(2004)/407

    一 辽宁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展情况/407

    二 吉林和黑龙江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409

    三 东北三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重要意义/412

    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4)/416

    一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16

    二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420

  • 上一篇百科:社保改革与发展战略
  • 下一篇百科:社会保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