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概念 >隐私泄露
隐私泄露

隐私泄露

(私密信息被人知道)
隐私权作为现代人的基本权利,本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现实中,隐私早已沦为商家的牟利工具和大众的娱乐谈资,被一次次展览乃至损害。在这样的社会中,隐私变得廉价,信息安全变成奢谈。这其中,企业不尊重个人信息,起因在法律的缺失。丢失资料不受罚,蔑视隐私不违法,这种情况下,你我都只能是没有隐私的透明人。
隐私泄露资料
  • 中文名:隐私泄露
  • 八大危机

    银行账号被泄露

    如果说其他隐私被暴露,顶多是别扭,那么银行账号不安全,损失的就是真金白银了。辛辛苦苦赚了点血汗钱,怕放在家里房被拆了钱被刮飞了,信任银行才存进来。结果一个没注意,存款丢了,谁能不害怕?

    垃圾短信

    自从有了手机,垃圾短信就像苍蝇一样甩都甩不掉。手机是现代人的名片,把手机号广泛散布给自己的社会关系,是难免的。而这就给手机号的外泄埋下了祸根。国人每周人均要收12条垃圾短信,见它比见亲人都多。

    聊天工具被盗号

    当今789人群,尤其是都市白领,绝大多数社会资源和关系都在QQ/MSN那两溜好友列表中。那一个个打开的对话框,是每个人各种小心思小隐秘的汇聚处。QQ/MSN账号被盗,对我们来说,无异于丢了家门钥匙。

    淘宝等网购诈骗

    聊天工具被盗号,损失的是和好友间的联系和秘密;淘宝等网购被诈骗,则是隐私和金钱的双重损失。由于网购的私密性,其中包含的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会更多,如若被骗,则损失也会更大。

    酒店注册信息

    酒店为防范各种黄赌毒,都要房客出示一堆证件,身份证、留记号那是必留,要办张卡还得多写住址、邮箱什么的。这些举措我们都能理解,前提是你酒店要保护好这些信息。7天连锁酒店数据库被盗后,我真的怕了。

    电脑资料被盗

    陈冠希血淋淋的教训无须赘述,人人皆知。客观来讲,冠希哥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伤害公众,各位女主角更是受害者:隐私被暴露,前途蒙阴影。整个事件应该指责的是那个把照片公之于众的人,他今天暴露冠希的隐私,明天就可能暴露你的。

    网络隐私泄露

    如今的互联网,真正可以做到无宣传死角,无隐私暗沉。一个贪官,可能因为日记被曝光而丢官(韩峰),可能因为抽了贵烟被人肉搜索(周久耕)。这些人被揪出来是罪有应得,但客观上也暴露了网络在隐私保护上的不设防。

    简历遗弃转卖

    在各种招聘会中赶场投简历的大学毕业生,经常遭遇“霸王条款”:招聘企业要求简历中详细填写个人家庭住址、亲属关系等信息。如果不填,简历就无法提交成功。而有些公司会当废品卖掉或当垃圾扔掉这些简历,这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

    保护途径

    2011年底,法制日报与搜狐网所做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回答“从长期来看,如何有效抑制个人信息泄露现象”这一问题时,坚决查处泄密源头、斩断个人信息泄露背后的利益链条和严厉打击贩卖个人信息者,成为排名前三的答案。

    加强立法

    建议尽快将会员信息盗窃、贩卖纳入法律监管。归根到底,法律缺失是最大隐患。我们没有明确法律规定,暴露别人隐私到什么程度,就要付法律责任;泄露别人信息到什么程度,就要进监狱。俗话说“无法无天”,没有法律约束,泄露别人隐私自然肆无忌惮。法治社会,该用法律说话。

    加强隐私意识

    可以说,隐私泄露的事,多半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咱自己把各种信息泄露给各种不靠谱的人,这些无心之过可能就会铸就不可挽回的损失。求人不如求己,保护自己的隐私,先要从改正自己的坏习惯,提高自己的警惕做起。

    媒体企业自律

    媒体要自律,不要过度曝光名人信息。企业自律,不要做无良企业,不要过度曝光会员信息。

  • 上一篇百科:手机屏幕
  • 下一篇百科:QQ账号